在品牌視覺識別系統(VI)的設計過程中,視覺元素的確定是構建品牌形象的核心環節。一套完整的VI設計不僅需要具備高度的識別性和統一性,還需通過系統化的視覺語言傳遞品牌理念與文化內涵。以下是關于如何科學確定全套VI設計中視覺元素的解析,涵蓋基礎系統與應用系統的組成部分。
一、基礎系統
1、標志設計
標志是VI系統的靈魂,需遵循三大原則:
①簡潔性:如通過極簡線條展現包容性;
②延展性:確保在不同尺寸與媒介中保持清晰度;
③寓意性:借圖形表達如文化等含義。
設計過程中需進行多場景測試,包括黑白反白效果、最小適用尺寸(通常不小于1cm)等。
2、標準色彩體系
主色與輔助色的選擇需基于色彩心理學與行業屬性:
- 科技類品牌傾向藍色系;
- 食品行業多用暖色調。
需嚴格規定Pantone色號、CMYK與RGB數值,并注明色彩應用比例(主色占比通常不低于60%)。
3、專用字體系統
包含中英文標準字與定制字體:
- 無襯線字體適合現代品牌;
- 襯線字體常見于傳統文化領域。
需設計字距、行距規范,并禁止使用非授權字體。
4、輔助圖形與IP形象
輔助圖形能強化視覺記憶點。需設計動態延展方案,適應線上線下多媒介需求。
二、應用系統:視覺落地的執行框架
1、辦公事務系統
- 名片:規定信息層級;
- 文件模板:頁眉頁腳標準化;
- 電子簽名:統一字體與logo位置。
2、環境導視系統
- 空間標識:結合人機工程學(視認高度1.2-1.8m);
- 店招設計:考慮晝夜可視性(LED亮度建議300-500cd/m2)。
3、數字媒體規范
- 社交媒體頭像:多平臺適配;
- 視頻角標:動態版本需注明出現時長(通常5-8秒)。
4、產品包裝體系
- 信息分級:強制標識(如生產日期)需占版面10%以上;
- 材質工藝:燙金/UV等特殊效果需標注專色號。
通過上述系統化構建,品牌視覺元素既能保持高度一致性,又能靈活適應全場景傳播需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VI系統需每3-5年進行診斷升級,使品牌年輕化指數提升。全套VI設計應是戰略思維與美學表達的精密結合,讓視覺符號成為品牌價值的無聲代言。